手机端
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评 >

下足乡村振兴绣花功

【摘要】作者:宋威 近日,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:围绕农村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、环境整治、乡风建设,循序渐进、久久为功,抓好办成一批实事,让群众看到新变化。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......

  作者:宋威

  近日,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:“围绕农村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、环境整治、乡风建设,循序渐进、久久为功,抓好办成一批实事,让群众看到新变化。”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计、国之大事、民之喜事,也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其一头连着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硕果,一头连着亿万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。要聚焦新时代、新任务,“一针一线”勾勒乡村振兴富景图。

  磨好“绣花针”,勾勒“人才引育图”。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,推进新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,当把人才摆在首位,从一开始树立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的战略理念。要精准引才,打破传统的“大水漫灌”“胡子眉毛一把抓”式引才方式,采取“精准滴灌”“按需点菜”式方法,围绕“缺什么”“要什么”“干什么”,将专业对口、能力足够的优秀人才引回来、用起来。要细化乡村人才政治素质“正负清单”,配套完善容错纠错机制,聚焦产业发展、科技进步等方面,大胆尝试,勇于试错,确保给予想干事、肯干事、能干事的乡村人才更多制度保障和人文关怀。

  穿好“发展线”,勾勒“产业富足图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。”在阔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路上,必须牵住产业“牛鼻子”,耕好发展“责任田”,守好幸福“自留地”,立足本地产业优势,顺势而为,整合当地农业资源,推动乡村产业由个体闲散式向生产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组织化发展,打造集休闲、旅游、住宿、美食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场景,提升产业韧性,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,让人民群众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脸颊“笑起来”,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不断加强。

  编织“幸福网”,勾勒“生态惠民图”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必须坚持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,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价值,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绝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发展而付出环境的代价。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、背水一战的勇气、攻城拔寨的拼劲,聚焦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”保卫战,彻底革除基层地区高耗能、高污染的产业模式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、高质量发展之路,打造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图景,让“绿色”成为贯穿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。(宋威)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网中有涉嫌抄袭或侵犯您的权益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 china_tousu@163.com;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部资讯网:XXX(署名)或中部经济资讯网:XXX(署名)”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QQ29560441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原来源链接:XXX(非中部经济资讯网)”的作品,所涉及的内容均由提供商提供,仅代表内容提供商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,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,内容均属自动采集或转载,目的在于传播讯息;其他媒体如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与本网无关。手机版 请点击WAP版    关闭

相关阅读